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动态
新闻中心
【健康科普】基孔肯雅热科普知识
日期:2025-07-23

       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,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 的病毒性传染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皮疹、关节和肌肉疼痛, 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,但30%~40%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 数月甚至数年,具有较大健康危害。

一 、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?

     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伊蚊叮咬传播,最常见的是 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。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~3天后,再叮咬 人时,可被叮咬者感染。

      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,病毒还可通过输血或意外接触感 染者血液而传播。极少数情况下,孕妇感染后,病毒可在宫内, 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感染。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,也可 发生分娩时传播,导致新生儿感染。

      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,病毒血症水平高,通过蚊虫叮咬或 血液传播的风险高,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间传播, 也不会通过咳嗽、打喷嚏传播。

二 、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?

      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、美洲、亚洲、欧洲以及印度洋和 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,已在119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本土传 播。2010年以来,我国曾报告源自缅甸、泰国、孟加拉、印度、 菲律宾、巴基斯坦、刚果共和国、斯里兰卡、印度尼西亚、巴西、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等国家的输入性病例,并曾在广东、云南、 浙江等省份引起本地传播。

三、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?

      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后3—7 天(范围为1—12  天)后,开始出现症状,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,关节疼痛 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剧烈 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。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、肌肉痛、关 节肿胀、皮疹、恶心、疲劳等。偶有引发眼部、心脏及神经系统 并发症的报道。这些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 症状类似,病例可能被误诊。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 新生儿、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或心脏病 等基础疾病的患者。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 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
四 、如何诊断基孔肯雅热?

       对于急性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的患者,尤其是近期从已知病毒 传播地区返回的旅行者,应考虑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能,确诊 需经实验室检测,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病毒、病毒核酸 或病毒特异性抗体。从患者血清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 RNA  或分 离到病毒可确诊。基孔肯雅病毒抗体通常在发病5天后,检出率 开始上升,急性期样本检测呈阴性的患者,应获取恢复期血样本 检测抗体,以最终排除诊断。IgM  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, 特异性抗体阳性结果需经中和抗体检测确认。

五、如何治疗基孔肯雅热?

      目前,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,临床主要采取支 持性治疗。充分休息、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 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。在排除登革热之前,勿服用阿司匹林或 其他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,以降低出血风险。

六、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?

     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。具体措施包括 使用驱蚊剂、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、使用0.5%氯菊酯处理外衣物、 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、使用蚊帐等。

七、如何控制基孔肯雅病毒传播?

      减少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虫媒介和减少 蚊虫孳生地。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、处理废物。在疫情期间 喷洒杀虫剂杀灭成蚊,对蚊子停留的容器内部和周围的表面进行 药物处理,处理容器中的水以杀死未成熟的幼虫。

八、是否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?

      目前,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获美国食药监局批准使用, 一 种是减毒活疫苗(名为IXCHIQ),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人,存 在较大不良反应,已暂停对60 岁及以上人群使用。另一种是病 毒样颗粒疫苗(名为VIMKUNYA),   适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。

九、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?

      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,了解 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。 部分旅行者(如孕妇)可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前往该地 区。在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,计划停留较长时间或前往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的人,可前往旅行门诊或者医疗机 构咨询医务人员,出行时,宜携带含有避蚊胺、埃卡瑞丁、柠檬 桉油、对薄荷烷二醇等活性成分的驱虫剂,并按照说明使用。也 可使用经0.5%氯菊酯处理的衣物和装备(如靴子、袜子、帐篷), 使用蚊帐、穿宽松的长袖上衣和长裤。尽可能选择配备纱窗纱门 的住宿场所。旅行结束后2 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,确保旅行者 不会因隐性感染,将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带 入境内,导致传播。旅行归来后,若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关节 疼痛或皮疹症状,请及时就医,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,以尽快 得到诊治。

十、个人和家庭如何防蚊灭蚊?

      (一)个人防护。疫点周边或蚊虫活跃区域,居民应做好个 人防护,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,必要时使用驱蚊 液、驱蚊贴等产品。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,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。

      (二)室内积水管理。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—5天彻底 换水,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,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 物理隔断方式防蚊。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、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 处防止积水。

      (三)天台、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。屋顶反璨、排水槽 等应定期疏通,避免堵塞积水。阳台、天台、庭院内的花盆、泡 沫箱、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,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,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,废弃容器彻底清除。竹筒、树洞应进行封堵 或改造,莲花池养鱼防蚊。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,废弃轮胎在 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。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,有条件的建议 将明沟改为暗渠。

      (四)室内灭蚊。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、蚊香液、  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。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施药 时,应先关闭门窗,施药后人员离开,30分钟后再开窗彻底通风 后方可进入。如室内如发现有成蚊滋扰时,应及时开展室内灭蚊。 此外,蚊虫较多区域,可配合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 具。

十一、常见蚊媒孳生地有哪些?如何清理?

     (一)家庭及个人工作场所。重点关注水生植物、花盆托盘、 水桶、闲置瓶罐、储水缸、院内排水沟等,主要采取翻盆倒罐、  加盖、水培改为沙土种植植物、疏通水沟、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。

     (二)小区、单位、工地等公共区域。对室内外孳生地进行 清理,重点关注绿化带、停车场、垃圾或杂物暂存点、地下车库 集水井、排水沟、楼梯间、楼房反梁及雨水沟、建筑物凹陷处等, 主要采取清理卫生死角、翻盆倒罐、沙土填埋、投放灭蚊幼剂等 方 式 。

     (三)公共场所及外环境。重点关注绿化带、公共停车场、 垃圾或杂物堆放点、废弃轮胎、市政管网的管道井、集水井、排水沟、楼梯间、楼房反梁及雨水沟、建筑物凹陷处等,主要采取 清理卫生死角、翻盆倒罐、疏通和清除淤积、沙土填埋、投放灭 蚊幼剂等方式。

     (四)其他需重点关注的蚊媒孳生地。重点加强对空置屋尤 其是城中村的露天老宅、户外垃圾、杂物堆放处、闲置地卫生死 角等重点场所的孳生地清理,降低蚊虫孳生风险。



信息来源:公卫科


0

医院地址: 湖南省怀化市正清路431号(东院);迎丰西路72号(西院)

湘ICP备14007685号-1 咨询电话: 07452286100

急救电话:0745-2236300 0745-2999120

网站声明:怀化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14 网址:www.hhszyyy.com

特别声明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如有疑问请在线咨询

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02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