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气 指人体维持组织,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。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,藏于肾中,与命门有密切联系。
气血 指人体内的气和血。“气”的含义较广,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,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,均泛称为“气”,如水谷之气、呼吸之气、脏腑之气、经络之气等。血,主要指血液,为水谷精微所化生,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。
肾阳 亦称“真阳”、“元阳”、“命门之火”。指肾脏的阳气。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用,为人体阳气的根本。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,两者结合,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。
肾阴 亦称“真阴”、“元阴”、“肾水”。指肾脏的阴精。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,为人体阴液的根本。
热证 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、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。如身热汗多、面赤烦燥、口渴喜冷饮、神昏谵语、便秘或泄泻热臭、小便短赤、舌红苔黄燥及脉洪、大、滑、数等。
寒证 指人体因受寒邪侵袭或因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寒性证候。如面色苍白、畏寒肢冷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、痰多白沫、腹痛喜温按、大便溏泄、小便汪长、舌苔白润等。寒邪侵袭者多见迟脉或紧脉,阳气不足者则脉多沉微。
脾虚 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。多因饮食失调、劳逸失度,或久病体虚所引起。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。脾虚则运化失常,并可出现营养障碍,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,或发生失血等症。
阴虚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。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,故称阴虚,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。由于阴虚不能制火,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,两者常互相影响。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、盗汗、颧红、消瘦、舌红少苔等。
虚火 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。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、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。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,易于导致虚火上升,故虽见火升征象,实为阴虚所引起。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、颧红升火、心烦少寐、脉细数等。
阳虚 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。阳气有温暖肢体、脏腑的作用,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,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。常见的有卫阳虚、脾阳虚、肾阳虚等。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长、脉沉微无力等。
气虚 一般多指中气不足或无气虚衰的病理现象。两者既又联系,又有区别。如饮食失调、劳倦伤脾,每致中气受伤,而见肢倦、乏力、神疲、食少等症,若素体虚弱或耗伤肾精,每致元气受损,而见头晕、腰酸、气短、气促,小便频数等症。在中气不足或元气虚弱的患者,往往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活动。可出现各脏的气虚证候。
肾虚 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。肾亏的原因,可由禀赋不足或肾精耗损太过所致。临床表现多见精神倦怠、眩晕、耳鸣、腰酸、遗精,并可兼见咽干、潮热或肢冷、阳痿等症。由于肾精有滋养五脏的作用,故肾脏的清气亏耗,不仅表现为肾脏的病变,同时能影响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,说明肾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方面的重要性。
血虚 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。可由失血过多,或久病阴血虚耗,或脾胃功能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。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,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,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,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。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、眩晕、心悸、失眠、脉虚细等。
胃火 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,若胃火炽盛,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,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、口臭、并可见嘈杂易饥、便秘等症。
肝火 指肝炎亢盛的病理现象。由于肝失疏泄,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。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。临床表现多见目赤、易怒、头痛、胁痛、口苦、吐血、咯血、脉弦数等症。
肝气郁结 肝有疏泄作用,喜舒畅而恶抑郁。如肝失疏泄或清绪抑郁不舒,均可引起肝气郁结。临床表现多见胁痛、胸闷、脘胀、嗳气、妇女月经不调等症。
心肾不交 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。多由肾阴亏损,阴精不能上承,因而心火偏亢,失于下降所致。临床表现为失眠、多梦、虚烦、遗精等症。
命门火衰 即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。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,故命火衰多由元气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。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,如精神萎顿、腰酸、肢冷、阳痿、滑精、小便清长或黎明泄泻、水肿等症。
房劳 指房事过度,耗伤精气而导致疾病的一种因素或由此而形成的疾病。
清热 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。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。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;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;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;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。由阴虚而生的内热,称为虚热,宜用养阴以清热。
解毒 指解除病毒的一种治法。“毒”有热毒、寒毒、疫毒、蛊毒、湿毒、火毒及食物中毒等,因病情不同,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。临床上以热毒症较为多见,常用清热解毒药物,如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、蒲公英、山豆根等。
疏肝 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、嗳气吞酸等症。常用药物如柴胡、香附、青皮、金铃子等。
活血 指流畅血行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血行不畅、经脉阻滞,如女子经行不畅、小腹疼痛;寒凝瘀阻、胸胁或肢节疼痛及外伤所致的瘀块肿痛等症。常用药物如桃仁、当归、红花、川芎、丹参等。
健脾 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脾气虚弱,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、大便溏泄、食欲不振、肢倦乏力等症。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、香砂六君子汤等。
化痰 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痰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。常用药物如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贝母等。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.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,化痰法常与宣肺、顺气、清热、燥湿、健脾、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。
补血 指补益阴血的一种治法。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、眩晕耳鸣、心悸失眠、妇女月经不调、脉象虚国等症。常用药物如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首乌等。
安神 指安定神志的一种治法。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种。重镇安神适用于惊悸不寐、头痛头晕、耳鸣、目眩等症,常用药物如磁石、朱砂、龙齿等。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烦、失眠、多梦、健忘等症,常用药物如丹参、枣仁、柏子仁、远志等。
医院地址: 湖南省怀化市正清路431号(东院);迎丰西路72号(西院)
湘ICP备14007685号-1 咨询电话: 07452286100
急救电话:0745-2236300 0745-2999120
网站声明:怀化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14 网址:www.hhszyyy.com
特别声明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如有疑问请在线咨询
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028号